五大引人关注的殡葬业新趋势

2016-12-27 09:12:34 阅读 371

    如果你还在用古老、阴暗、忌讳、神秘这些词儿形容殡葬业,那你就OUT了。在全国最早开展现代殡葬服务,也是目前现代殡葬事业发展得最好的国际大都市上海,殡葬业呈现出阳光、温暖、科技、环保的发展趋势,代表中国殡葬业未来发展方向。

    一、骨灰盒:3D打印可降解骨灰盒

    市面上销售的骨灰盒材质种类很多,有木质、玉石、陶瓷、塑料、水晶、金属等。但随着墓地资源的日益紧缺,国家及各大墓园都在提倡使用可降解环保骨灰盒。现在有一款名为“天上·云间”的3D打印骨灰盒,不仅可降解,而且造型唯美。

    3D打印骨灰盒“天上·云间”

    该款骨灰盒由著名设计师杨万里先生设计,曾获得2013年CDA中国设计奖全年至尊奖。是用3D打印机历经十几个小时打印而成,造型唯美浪漫,设计灵感来源于天上的云朵。当有一天孩子问奶奶去哪儿了?用这样的骨灰盒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对死亡的恐惧,“奶奶去天上了。”


    二、遗像: 3D打印人像更逼真

   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发明于1839年8月19日。在这之前,人们的遗像只能是画像;在这之后,遗像大多是黑白照片。现在中国社会大部分百姓使用的遗像还是传统的黑白照片,不过一种更立体更能还原逝者形象的3D打印人像已经出现。

    3D打印人像

    据悉,通过对真人360°全方位扫描,采集完整数据只需2-3分钟;可实现0.02PPI的分辨率,完全还原人体每个细节;所采用的材料是高分子复合材料,保证造像的精度和颜色细腻、逼真。如果亲属已经过世,用生前照片也能实现3D打印人像。从画像到照片到立体人像,甚至1:1真人大小的3D全息影像,未来逝者出现在自己的告别仪式上请不要惊讶。


    三、陵园:绿色生态地下陵园解决墓地资源紧张

    墓地资源紧缺已不是一天两天了。资料显示,全国大部分省份现有的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,像北京、上海、广州这种人口几千万的大型城市,公墓尤其紧缺。怎么办呢?除了推行节地生态葬,墓地越做越小,骨灰盒使用可降解材料,鼓励树葬、花坛葬、壁葬、海葬等方式外,还有一种可能——往地下想办法。

    绿色生态地下陵园

    比如殡葬业资深人士姜维民先生发明设计的这种绿色生态地下陵园,以地上公园、地下陵园为理念,打造集生态园林、环保丧葬,传承文化于一体的全新陵园模式。其中地下部分主体结构为圆柱型,分为四层。地下1-2层立体式墓穴,每个墓穴0.45平方米;地下3层为豪华型别墅区,满足高端客户对墓穴的需求;地下4层为祖墓,安放家族墓穴,可安置数十人骨灰,实现认祖归宗、家族圆满的需求,既节约土地,又提供永久安置。如此一来,还怕墓地不够用吗?


    四、祭奠方式:互联网祭奠取代传统祭奠

    现在每年清明、冬至,前往墓园扫墓的市民络绎不绝,有时候会造成短暂交通拥堵,墓园维持秩序,提供给落葬服务的压力也比较大。但你相信吗?不久的将来,网络祭奠有可能成为80后、90后、00后的主要祭奠方式。

    祭奠亲人是为了缅怀亲人,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,方式可以多种多样,不一定非要到墓地去祭拜。使用可降解骨灰盒埋葬的,10年后这块土地循环利用,你的亲人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,你去哪里祭拜?网络祭奠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。特别对从小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80、90、00后来说,接受根本不是问题。你可以在网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“墓碑”,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,输入祭扫人的名字,选择鲜花、花烛或留言等形式,便可寄托思念。


    五、安葬方式:生命晶石、骨灰钻石延伸火化

    2016年是中国推行火葬60周年,火化然后埋入土中或骨灰撒海撒江是人们常见的安葬方式,但今年在上海,国家民政部试点了新项目——生命晶石。即在超高温下,将骨灰熔融高压致密后冷却,凝结为晶石状的圆珠,一具骨灰可形成百余粒晶石。家属可将这些晶石保存在家中纪念或制成饰品随身携带。

    如果你想保留部分骨灰,可以选择一种叫做骨灰钻石的殡葬服务,从亲人骨灰中拿出100克左右出来,在严格的实验室环境下培养提取碳,最后可制成红、黄、橙、白、蓝五种颜色的钻石。

    在严格的实验室环境下培养骨灰钻石

    有了生命晶石、骨灰钻石,未来我们可能就不需要去墓园买墓地,不需要每年清明、冬至置身汹涌人流中去祭拜亲人。这是科技为殡葬带来的新型服务。


    本文来源:http://g.ew1688.cn/news/news47.html